在赤峰广袤的大地上,林草资源如同一座绿色宝库,为乡村振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。市林草局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实际,积极探索“林草+”发展模式,从生态帮扶到产业培育,从乡村绿化到林场建设,全面助力乡村振兴,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色发展画卷。
2024年,全市累计聘用脱贫人口生态护林员4078人,每人每年补助标准为1万元,累计发放工资4078万元,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巡山护林。同时,通过工资性收入增加当地困难户收入,稳定脱贫人口就业,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实现生态?;ず蜕锓龅乃?。
在“三北”工程建设中,市林草局深度融入“以工代赈”模式,充分调动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。2024年,带动2766人参与工程建设,发放劳务报酬5110万元。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防沙治沙的质量,更让农牧民成为生态建设的“主人翁”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,构建起全民参与的防沙治沙新格局,推动了“人地统一、沙治人富”的协同发展。
为加强乡村振兴一线力量,市林草局选派5名驻村干部深入基层。通过森林植被恢复费给予3个帮扶村共30万元资金支持,用于开展造林绿化及森林抚育工作,为乡村生态建设注入了新活力。
乡村绿化美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。市林草局按照连点成线、连线成面的思路,大力开展重点区域绿化和乡村绿化美化工作。因地制宜建设环村林、护路林、护岸林、景观林等,积极发展庭院经济,加大古树名木?;ちΧ?。2024年,全市9个旗县区69个苏木乡镇的121个村庄开展了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,建设面积达2145.26亩,形成了布局合理、景观多样的乡村绿色生态格局。
林下经济作为林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我市发展势头强劲。2024年,全市林下经济产值突破32.27亿元,位居全区第一。累计发展林下中草药种植32.38万亩、林下食用菌种植1.95万亩。市林草局通过探索林下复合经营模式,提升林地利用效率,培养技术队伍,辐射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收。
此外,市林草局还积极支持国有林场发展,向8个旗县区下达970万元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,支持12个林场的12个项目建设。资金主要用于欠发达林场巩固提升,发展林药、林果、林菌、林下养殖、苗圃建设等,少部分用于改善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和培育珍贵树种、优良乡土树种。目前,所有项目均已建设完毕,林场特色优势产业得到发展,基础设施得到改善,有力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发展。
市林草局通过“林草+”模式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,为乡村振兴铺就了一条绿色、可持续的发展之路,让赤峰乡村在绿色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(南丁 刘忠友 高歌)